?2020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美丽中国,我是行动者”。
近年来,随着水、土、大气和固废等污染防治的推进,我国在这些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。这一点在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开的《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得到了印证。
亮点一:天蓝了

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,根据《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,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%,其中,2019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7.7%,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增至23.4%,2019年,推动全国222家钢铁企业启动超低排放改造。
亮点二:水清了

水环境也得到了改善。全国地表水Ⅰ—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.9%,同比上升3.9个百分点。重要流域、湖泊等优良水质上升,较差的劣Ⅴ类水质有所下降。其中,902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断面(点位)中,830个全年均达标,占92.0%;899个县级水源地3626个问题整治完成3624个,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899个黑臭水体消除2513个;50条国控入海河流中46条的水质达到目标要求。
亮点三:土净了

净土方面,截至2019年底,全国耕地按质量平均等级为4.76,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。全国累计排查涉重金属企业 13994 家,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 261 个。
亮点四:垃圾分类了

垃圾分类以上海为例,2020年7月,上海垃圾分类已经实施满一年。根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底,上海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平均每天4049吨,有害垃圾分出量平均每天0.6吨,湿垃圾分出量平均每天7453吨,较2018年底分别增加431.8%、504.1%、88.8%。上海全市1.3万余个居住区,2019年分类达标率由2018年年底的15%提高到90%。
?亮点五:农村变美了

全国八成以上的监测村实现生活垃圾收集,近八成的监测村实现了生活垃圾清运、处理;全国近八成的监测村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,同时,77.94%的监测村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;全国超七成的监测村实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,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制废品回收和置换物品两种;全国七成以上的监测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,八成以上的监测村道路实施绿化;全国四成以上的监测村建有公共卫生厕所,其中98.33%的公共厕所可以正常运行,58.66%的监测村已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。
2020年作为污染防治的攻坚之年,在国家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这一个个的数字会进一步刷新,使我国的天更蓝、水更清、土更净,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丽,人民幸福指数会进一步提高。